flannel vxlan 工作原理分步骤详解

目录

在 flannel 网络插件中,vxlan 的思想在主机网络(underlay 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封包解包,构建一个虚拟的二层网络(overlay 网络),其中 vxlan 的封包解包是在内核态进行的,因为 linux 本身就支持,所以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对于 flannel vxlan 来说,集群中所有的节点只工作在一个 vxlan 网络中,因此所有的 VTEP 设备名字都是 flannel.1,这名字中的 1 就是 VNI(vxlan network identifier),vxlan 网络序号。

本文根据 flannel vxlan 网络模式中的 pod 发包流程理解下 vxlan 的工作原理。实验环境有三台节点,hostname 和 ip 对应如下(第三台节点 HostGW-Node2 基本用不到,除了偶尔看下路由策略,所以本文称 node 节点时,指的是 HostGW-Node 节点):

节点 节点 ip pod 网段
HostGW-Master 192.168.31.201 10.244.0.0/24
HostGW-Node 192.168.31.202 10.244.1.0/24
HostGW-Node2 192.168.31.203 10.244.2.0/24

另外有两个容器,分别在 Master 节点以及 Node 节点上,其 ip 分别为 10.244.0.9710.244.1.223,我们就以这两个容器的通信过程,来理解下 vxlan 的工作过程,为了便于理解描述,我们称位于 master 节点的容器为 container-master(10.244.0.97),位于 node 节点的容器为 container-node(10.244.1.223)。

[decent@HostGW-Master ~]$ kubectl get pods -o wid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IP             NODE            NOMINATED NODE   READINESS GATES
nginx-deployment-66b6c48dd5-gbt9z   1/1     Running   2          4d14h   10.244.0.97    hostgw-master   <none>           <none>
nginx-deployment-66b6c48dd5-p5f29   1/1     Running   1          4d14h   10.244.1.223   hostgw-node     <none>           <none>

在下图中,我一共画了七步,一步一步分析下中间路由是怎么做的,经历了哪些操作等。 java-javascript

1. 容器发包到 cni0

这一步是最简单的一步,因为容器中的 eth0 网卡是一个 veth 设备,我们常称为 veth pair,因为 veth 设备总是成对存在的,在 K8s 网络模型中, veth 设备的一端被设置成 eth0,放在了容器的网络 namespace,另一端跟主机的虚拟网桥设备 cni0 相连,所以流量出来之后,就到了 cni0 设备上。

[decent@HostGW-Master ~]$ brctl show cni0
bridge name	bridge id		STP enabled	interfaces
cni0		8000.2a8c9339ed41	no		veth3879c25d
							veth89c2a9b1

其中 master-container 容器中的路由路由配置如下,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个网段(集群整个 pod 网段,还是默认路由)的数据,都是经 eth0 网卡发出去的,并且网关是 cni0

[decent@HostGW-Master ~]$ sudo nsenter --net=/var/run/docker/netns/e07fc490dc9d
[root@HostGW-Master decent]# ip route
default via 10.244.0.1 dev eth0
10.244.0.0/24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0.97
10.244.0.0/16 via 10.244.0.1 dev eth0

如果无法通过 kubectl exec 命令查看容器网络,比如容器内没有 /bin/sh命令,可以通过 nsenter 进入到容器的网络 namespace 中查看,容器的网络 namespace 文件在其 pause 容器中的 NetworkSettings 字段,属性为 SandboxKey,比如:"SandboxKey": "/var/run/docker/netns/e07fc490dc9d"

2. cni0 路由报文到 flannel.1

从 container-master 发出的 ip 报文,其目的 ip 为 container-node 的 ip,即 10.244.1.223,那这个报文该怎么路由呢?我们看下 master 节点的路由表:

[decent@HostGW-Master ~]$ ip route
default via 192.168.31.1 dev ens33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0.244.0.0/24 dev cni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0.1
10.244.1.0/24 via 10.244.1.0 dev flannel.1 onlink
10.244.2.0/24 via 10.244.2.0 dev flannel.1 onlink
172.17.0.0/16 dev docker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72.17.0.1
192.168.31.0/24 dev ens33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31.201 metric 100

我们看到有这样一条路由策略:10.244.1.0/24 via 10.244.1.0 dev flannel.1 onlink,其含义是:凡是发往 10.244.1.0/24的报文,要经过 flannel.1 设备发出去,并且其 gateway 为 10.244.1.0。而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 10.244.1.0 这个地址正好是 node 节点上 VTEP 设备 flannel.1 的 ip 地址。

那这个路由策略是什么时候设置的呢?

这个路由策略是 flanneld 在节点 node 加入集群时(watch 节点资源),自动配置的路由,同时我们我们看到关于 HostGW-Node2 也有一条路由,那是不是有多少个节点,就有多少个路由?

3. flannel.1 设备封包

在这一步中,源 VTEP 设备收到原始 ip 报文后,要把原始数据包封装成一个二层数据帧(二层网络),然后发给目的 VTEP 设备。其最终封包的效果如下。图片来自张磊大佬的极客时间k8s课程 java-javascript

3.1 如何已知目标 VTEP 设备的 IP 查其 mac

那这里有个问题,要封装成一个二层的 mac 帧,发给目标的 VTEP 设备,那目标 VTEP 设备的 mac 地址是多少呢?

在步骤 2.cni0 路由报文到 flannel.1 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查主机路由表,可以拿到目的 VTEP 设备的 ip,现在是 知道了ip 地址,要知道 mac 地址,在 tcp/ip 协议栈中,这是 arp 协议做的事情,(在以太网中,arp 要做一个广播,拿到对应 ip 的 mac 地址,然后通过这个 mac 地址通信)。在 flannel 框架中,这个 arp 记录是 flanneld 直接写的【flanneld 做的第二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写路由】,我们先在 node 节点上,看下其 mac 地址是多少,我们使用 ip -d link 命令看下。

[decent@HostGW-Node ~]$ ip -d link show flannel.1
4: flannel.1: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1450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mode DEFAULT group default
    link/ether d6:a5:69:c4:e8:f9 brd ff:ff:ff:ff:ff:ff promiscuity 0
    vxlan id 1 local 192.168.31.202 dev ens33 srcport 0 0 dstport 8472 nolearning ageing 300 noudpcsum noudp6zerocsumtx noudp6zerocsumrx addrgenmode eui64 numtxqueues 1 numrxqueues 1 gso_max_size 65536 gso_max_segs 65535

通过上面命令,我们看到 node 上的 VTEP 设备的 mac 地址是 d6:a5:69:c4:e8:f9。我们再在 master 主机的 arp 记录上有没有对应的记录,我们通过 ip neigh 或者 arp -n 命令看下,再强调下,arp 记录是根据 ip 查 mac 的,我们已经知道了目标 VTEP 设备的 ip 是 10.244.1.0,我们要查 mac 地址。通过下面的输出,我们能看到是能查到对应 mac 地址的。

[decent@HostGW-Master ~]$ ip neigh show dev flannel.1
10.244.1.0 lladdr d6:a5:69:c4:e8:f9 PERMANENT
10.244.2.0 lladdr 92:16:49:ce:1b:f1 PERMANENT
[decent@HostGW-Master ~]$ arp -n
Address                  HWtype  HWaddress           Flags Mask            Iface
10.244.1.0               ether   d6:a5:69:c4:e8:f9   CM                    flannel.1
10.244.2.0               ether   92:16:49:ce:1b:f1   CM                    flannel.1
...

3.2 添加 vxlan header

vxlan header 一共有 8 个字节,最主要的标识是 VNI,表示 vxlan 网络编号,一个 VTEP 设备只处理自己 vxlan 网络的报文,对于 flannel.1 则只处理 VNI 为 1 的报文。在到达目的主机后,协议栈会根据这个 vxlan header 以及 VNI 编号,交给对应的 VTEP 设备处理。

3.3 把 vxlan 报文封装到 udp 报文

在 3.1 步封装了一个 mac 帧,在 3.2 步添加了一个 vxlan header,下面要把这些数据发送给对端主机,也就是 node 节点,那怎么发送呢?得走主机网络了,具体是把上面的数据封装到主机网络的一个 udp 报文中。在 vxlan 协议中,内核监听的端口是 8472,所以 udp 报文中填的端口是 8472(可以通过 # netstat -ulnp | grep 8472 命令查看)。 现在需要通过网络层来传输这个 udp 报文。

那问题又来了,在网络层,我们怎么知道 node 的 ip 地址?

其实只要知道目标 pod ip 地址的网段,就能知道其 node ip,因为每个 node 都有一个独立的网段,在 flannel 框架中,这个映射也是 flanneld 做的,其为 flannel.1 维护了一个 fdb 表,我们知道了目标 VTEP 设备的 mac 地址,就能查到其所在宿主机的 ip。【flanneld 做的第三件事:维护 fdb 记录】

[decent@HostGW-Master ~]$ bridge fdb show flannel.1 | grep d6:a5:69:c4:e8:f9
d6:a5:69:c4:e8:f9 dev flannel.1 dst 192.168.31.202 self permanent

通过上面记录中,我们看到查到的 ip 是192.168.31.202,正好是 node 的 ip 地址。再总结一下,这个 flannel.1 的 fdb 表是根据 mac 查 ip 的。现在报文都封装好了,只需要通过主机网络进行发送就好了。

4. 主机网络发送 udp 报文

现在 ip 包封装好了,其目标 ip 为 192.168.31.202,我们再回顾下主机的路由,从路由表中,我们看到是发给 ens33 设备,也就是 master 主机的真实网卡。

[decent@HostGW-Master ~]$ ip route
default via 192.168.31.1 dev ens33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0.244.0.0/24 dev cni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0.1
10.244.1.0/24 via 10.244.1.0 dev flannel.1 onlink
10.244.2.0/24 via 10.244.2.0 dev flannel.1 onlink
172.17.0.0/16 dev docker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72.17.0.1
192.168.31.0/24 dev ens33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31.201 metric 100

5. 主机发送报文

也是看上面的路由表,可以看到是发给默认网关 192.168.31.1,这个是主机网络。

6. 协议栈将报文发给 flannel.1 设备

报文到了 node 节点之后,内核协议栈根据 vxlan header 以及 VNI 编号将报文发送给 flannel.1 设备。flannel.1 设备将报文解封,取出最原始的报文,即 ip 地址是 container-node ip 10.244.1.223 的报文。

7. 原始报文发给 cni0

经查路由表,目标 ip 地址为 10.244.1.223 的报文,应该发送给 cni0 接口。

[decent@HostGW-Node ~]$ ip route
default via 192.168.31.1 dev ens33 proto static metric 100
10.244.0.0/24 via 10.244.0.0 dev flannel.1 onlink
10.244.1.0/24 dev cni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0.244.1.1
10.244.2.0/24 via 10.244.2.0 dev flannel.1 onlink
172.17.0.0/16 dev docker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72.17.0.1
192.168.31.0/24 dev ens33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31.202 metric 100

发给 cni0 之后,cni0 接口,再查查自己的 fdb 表,看对应的 mac 地址要经过哪个 veth 端口发送,这又是二层网络了。下面命令是看 cni0 的 fdb 表。

[decent@HostGW-Node ~]$ bridge fdb show cni0 | grep veth
7a:24:4a:50:fc:98 dev veth3c591b8d vlan 1 master cni0 permanent
7a:24:4a:50:fc:98 dev veth3c591b8d master cni0 permanent
33:33:00:00:00:01 dev veth3c591b8d self permanent
01:00:5e:00:00:01 dev veth3c591b8d self permanent
33:33:ff:50:fc:98 dev veth3c591b8d self permanent

在本文中,记录了在 flannel vxlan 网络模式下,一个报文从一个容器发往另一个容器的步骤,基本把链路梳理清楚了。后面根据具体问题再丰富这篇文章的内容。